为破解人力资源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难题,厦门市人社局创新举措,组织重点企业“走出去”,近日赴贵州遵义开展为期三天的招工引才活动。通过“直播带岗+线下招聘+校企对接”多维联动,为厦门企业搭建与人才“零距离”对接的高效平台,活动累计吸引4800人次参与,成效显著。
此次跨省引才行动由厦门市人社局牵头,携厦门时代等重点用工企业深入遵义,精准对接当地人力资源。活动不仅举办线下专场招聘会,还同步开启“直播带岗”,由企业HR与主播走进招聘现场,直观展示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与发展前景,增强岗位吸引力,实现“云端”揽才。同时,组织企业走进当地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对接,推动产教融合、定向培养,从源头提升人才适配度。
统筹培养:构建“培训—教育—就业”全链条机制
围绕厦门“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市人社局实施技能提升“强基工程”,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素质。今年以来,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等项目,已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8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1961.54万元,助力企业精准培育实用型技能人才。
在产教融合方面,厦门市成立技工教育联盟,首批吸纳148家优质企业和10余所技工院校加入,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同时,推进“金砖+”培训计划,为全国16家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企业提供示范性技能提升培训。厦门技师学院还与韩国韩中新科人才交流中心、三育保健大学建立职业教育合作,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畅通通道:打通人才评价“堵点”
为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厦门市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0个重点产业领域,试点推行“能力+业绩”职称评审改革,打破唯学历、唯论文倾向,今年以来已评定高、中、初级工程师近5000人。
在国际化人才评价方面,厦门持续扩大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目前已覆盖125项,并为太古飞机、新科宇航等重点企业建立外籍人才评价“绿色通道”,认定紧缺人才32人。同时,深化对台人才融合发展,落实大陆首部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的地方性法规,为台胞在厦就业创业提供便利。
动态适配:精准引导人才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
面对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厦门市动态调整劳动力开发方向,释放新质生产力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6月发布包含146个职业的培训需求工种目录,其中76个为急需紧缺工种,引导技能人才向高增长、高潜力产业聚集,打造高质量“人才蓄水池”。
目前,厦门市登记在职职工约260万人,人才总量达170万人,其中技能人才100.43万人,高技能人才55万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下一步,厦门将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推动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精准适配。
这八项措施分别为设置投洽会人员通关“专用通道”、提供“外语志愿组”前置服务、提供境外人士快捷通关“移动式”采集备案服务、提供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一站式”服务、推广外国人入境卡线上填报自助打印、设立AI智能通关服务...【详细】
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将于9月16至1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工信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朱科儿5日在福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目前,有来自34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参...【详细】
记者昨日从厦门市交通局桥隧中心获悉,该中心对成功大道隧道群、金山寨隧道、曾山隧道、狐尾山隧道、东渡隧道等16座隧道开展定期检查工作。此次定检突破性地采用了公路隧道快速检测系统。隧道快速检测系统可在高速行驶中(80km...【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