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学龄人口规模和结构改变,厦门将探索形成教育资源跨学段、跨区域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机制,推动初中阶段平稳度峰、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大幅扩充,基础教育学位总体供需平衡。
昨天,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吴雪慧做客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围绕加快教育项目建设、有效增加学位供给话题,详细介绍厦门市应对学龄人口结构变化的系列举措。
据介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厦门市学龄人口呈现“梯次推移、错位达峰”“峰度较高、骤增骤减”的特点,尤其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将持续上升。为此,“十五五”期间(2026年至2030年),厦门将全面健全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学位供给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前瞻性布局基础教育资源。
合理规划布局中小学、幼儿园,探索形成教育资源跨学段、跨区域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机制,有效整合利用闲置教育资源,推动初中阶段平稳度峰、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大幅扩充,基础教育学位总体供需平衡。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基础教育体制创新、师资配置优化、办学标准提升等配套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2020年至2025年),厦门可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2万个,较“十三五”期间翻一番。
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对部分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增加班生额、改造功能教室等方式,在原有设计规模基础上挖潜扩容以应对就学高峰,为远期生源回落预留接口;
密切监测学龄人口数据变化,滚动调整项目建设规模和计划,实施“分批分期、量需而建”策略,精准应对生源波动,避免过度超前建设;
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利用学龄人口梯次推移特征进行不同学段间教育资源贯通共享,鼓励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完中学校;
未来总生源减少,可通过调整校舍功能布局,释放空间资源用于拓展特色课程和活动,发展小班化教学。若确实出现区域性的生源持续显著下降,将优先通过撤并小规模学校、整合教育资源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整,腾退出的校舍将用于发展学前教育(托幼)、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或其它公益事业。
应对生源“骤增骤减”带来的挑战,厦门正着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师资队伍发展体系。
一是实行分学段差异化的控编机制,时调整教师招聘需求;二是实施分学段的教师遴选计划,从生源减少的学段遴选符合任职条件且优秀的教师到更高学段任教;三是建立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并鼓励教师考取多学科教师资格证等。
当前,厦金大桥(厦门段)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海上主线桥首件钢箱梁吊装工作,后续逐步进入海上钢箱梁大规模装配施工阶段。昨日上午,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接听市12345政务热线,介绍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厦金大桥(厦门段)的最新建...【详细】
9月2日从厦门市资源规划局获悉,9月1日,厦门规划展示馆正式上线。市民游客无需出门,通过PC端、手机端、VR端,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厦门规划建设发展的独特魅力。借助元宇宙空间技术,厦门规划展示馆整合厦门城市多方数字信息...【详细】
目前,工程建设在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观音山沙滩桥的桥墩基础已全部完成,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刘五店悬索桥东西两座主塔施工进度均超过50%,标志着主体结构建设完成重要阶段性目标;与此同时,海中主线桥首段钢箱梁吊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