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七届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在厦门海沧区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侨大学主办,共吸引来自两岸哲学、文学、历史、教育、语言、经济、艺术、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75名学者参与。
本届论坛以“海峡两岸人文学与人类文明新秩序”为主题,旨在号召两岸人文学者共同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通过两岸学者的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为构建人类文明新秩序贡献出自于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与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志强在活动中致辞:“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和中华文明的伟大智慧始终提醒我们,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始终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命运所系,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所系,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之所系。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体现作为文化生命体的文明实际关系的新秩序,是一种在文明交往中创生出的具体而共同的文明新秩序,是一种超越普世霸权所制造的宰制和冲突的文明新秩序。”
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赵刚教授表示,在今日世界,必须要有某种文化的、政治的想象,以面对迫切的人文生态、社会与经济的危机,要解除新旧殖民与不公正的资本主义加诸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桎梏与剥夺。“人类文明新秩序的讨论,要做的是建构走出人类困局的理想,期望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能够年年办下去,让两岸学者能够面对时代向我们推出的重大议题,发出我们思索的光与热。”
华侨大学副校长缑锦教授表示,海峡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共同根脉。华侨大学愿发挥学科特色和福建地缘优势,携手两岸各界人士以及广大海内外华人华侨,发挥民间信仰精神纽带作用,密切闽台人文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为两岸和平与民族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主旨演讲环节由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杨少涵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歌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吕正惠教授,华侨大学科研院院长薛秀军教授,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赵刚教授,台湾“中研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员瞿宛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张志强研究员分别作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设置了8场平行分论坛,两岸人文社科专家学者围绕“胸怀天下”“立足两岸”“金瓯无缺”“壕堑战士”“数智两岸”“根脉同源”“同宗共究”“共脉互研”8个分议题,就中国人的天下观、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人工智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文明的源流与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近日,厦门市快递行业第二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在市总工会召开。市总工会、市邮管局相关负责人和协商代表、企业职工代表共70余人参与会议,共同推进行业民主管理,为万余名快递从业者权益保障按下“加速键”。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成...【详细】
8月27日,一列装载着洋红色集装箱的海铁联运专列驶入厦门多式联运港站。这批来自南平的木质工艺产品将依托厦门港密集的外贸航线发往东南亚。至此,“南平—厦门港”海铁联运“一单制”专列首发,海铁联运“一单制”模式在闽北区域...【详细】
对于校园焕新后的教育探索,湖滨中学校长吴伟华同样有着清晰的规划,他最期待的,便是借助新校园的硬件优势,推动数字化赋能教育的新尝试。“比如新建成的智慧美术教室,学生能通过三维模型生成技术,解锁更丰富的创作思路;智慧体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