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厦门网 » 要 闻 » 厦门 » 正文

厦门集美区环杏林湾科创带再添新动能

2025-09-24 10:40:38 来源:央广网

从产学研平台发布到项目落地签约,从院士顾问受聘到校地协同创新——昨日,“院士集美行科技赋能环杏林湾科创带建设”集美区新能源产业推进会在华侨大学举行,为集美区环杏林湾科创带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作为2025厦门人才服务月的精品活动,本次大会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核心,通过方案宣介、院士聘任、平台发布、项目签约等系列举措,为集美区环杏林湾科创带注入智力与产业合作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环杏林湾科创带是当前集美区重点打造的高质量发展引擎。今年6月,《集美区建设环杏林湾科创带实施方案(2025—2030年)》正式出台,环杏林湾科创带将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为主要目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项目共立、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引入院士顾问“智力引擎”升级

为强化科创带的“最强大脑”,活动现场举行了集美区科技顾问聘任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产化学工程专家、华侨大学先进碳转化技术研究院教授蒋剑春受聘成为集美区科技顾问。未来,蒋剑春院士将为集美区在新能源、生物基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集美区高校联盟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同步上线。该平台整合了16家校所的优质科研资源,旨在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堵点,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服务,是推动校地协同创新的“加速器”。

校企多元合作促进人才“留集”

作为此次活动另一重要环节,13组“集美创新发展共同体”校企合作项目实现签约,涵盖技术开发、专业专班共建、高端人才双聘、实习实训等多元校企合作形式。

企业出题,院士攻关。作为校企技术开发合作项目,蒋剑春院士团队与万新新材料、如实道等企业达成技术开发合作,让“废弃稻谷壳高附加值转化及在硅/橡胶中的应用”“竹蛋白、竹纤维的功效及在食品行业的创新应用”等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分别与瑞聚医学、同怡安环等企业签约,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华侨大学机电、计算机、化工学院专家与硕橙(厦门)科技、厦门瑞聚医学科技等企业达成高端人才“双聘”,推动高校人才进企业、企业精英入高校。

此外,集美工业学校、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路达(厦门)工业、厦门市兴信泰汽车维修等企业共建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商务专班,定制化培育产业人才。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网盒互联科技、宏发电声、优优汇联教育等企业合作,将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助力人才“留集发展”。据介绍,2025年毕业生“留集率”达15.51%,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超两个百分点。

点击

环杏林湾科创带:

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的“软实力”就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这一共识正沿着杏林湾辐射全区。集美文教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依托文教区“富矿”及辖区丰富的产业、科研、金融等资源优势,环杏林湾科创带将进一步带动区校共建、平台建设、孵化器打造、发展早期基金、引进技术服务机构等重点工作,加快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作为环杏林湾科创带的组成部分,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作为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学校拥有什么,政府有什么政策,进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校所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政府政策落地。”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人工智能、材料科学、食品工程等新赛道的新机遇,集美区组建了21个由政府牵头、校企共建的“创新发展共同体”,以专业为纽带锚定区域产业需求和高校重点学科交叉领域,最大化调动创新要素的能量,让产教融合真正成为企业、高校的“底层逻辑”。

从政策引领到项目驱动,从平台搭建到生态优化,集美区正以环杏林湾科创带为核心载体,加速构建一个要素自由流动、创新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地生根,环杏林湾科创带正从宏伟的“规划图”稳步迈向触手可及的“实景图”,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集美范本”。

数读环杏林湾科创带

汇聚了16家高校、科研院所,超200个一流重点学科紧密对接辖区产业,形成“中字头+嘉庚系+国际化”的校所品牌矩阵。

依托辖区“五创五美”产业,推动建设新型能源与系统、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七大专业园区,培育各级专精特新企业501家。

拥有全国排名前十的杏林湾基金聚集区,1100多只、2600多亿元基金,为企业提供从初创到成熟的全周期融资服务。

建成21个创新发展共同体,累计吸引682家校企成员单位加入,建成132个实习实训基地,增设24个适配产业的学科专业,筹建10个专业专班,促成349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16个,引育各类高层次人才2200余人,连续十年实现新增市“双百”人才落户数全市第一。

责任编辑:吴青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厦门市集美区:产业活力迸发 创新动能涌现

作为跨岛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和受益者,集美区加快城乡融合步伐。图为集美新城。砥砺奋进开新局,凝心聚力谱新篇。一年来,集美区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统领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和贯穿各项工作的鲜明...【详细】

央广网集美区2025/10/16

厦门市翔安区:发力四大领域 促改革闯新路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洪海浪摄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并作重要讲话,为厦门发展指明方向。牢记嘱托,踔厉奋发。一年来,翔安区深学笃行、狠抓落实,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在科创...【详细】

金台资讯翔安区2025/10/15

厦门同安:古银城展新颜 宜居宜业宜游

过去一年,厦门同安深入贯彻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为笔,凭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驱动“制造”向“智造”转变,一座富有科技含量与产业韧性的发展高地加速崛起。一年来,同安以融合为桥,深挖人文底蕴...【详细】

金台资讯同安区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