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之际,厦门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以特色节日经济为纽带,串联起政策支持、服务保障与市场活力。
近日,厦门太祖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今年,公司推出十余款中秋定制礼盒开启热销模式。
从金门街头的手作贡糖摊,到如今辐射两岸、远销海外的“厦门老字号”,太祖食品的35年发展历程,是两岸经贸融合的生动缩影。这份“甜蜜事业”的持续壮大,离不开税务部门的一路护航。
“双节是伴手礼销售的黄金期,各部门的服务总能‘精准对接’。”太祖食品财务经理陈惠琴负责人介绍,节前税务人员主动上门对接,不仅快速响应企业发票领用需求,还协助核查供应链上下游涉税信息,保障进项发票及时合规,让企业能专心投入生产与销售,此外,商务部门、园区管委会等单位也提供了促销资源信息,帮助解决物流仓储临时扩容等问题,“有了政策、服务、资源的多方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让两岸味道在团圆时刻深度交融。”
近年来,厦门市以“全方位服务”为导向,整合多部门力量,不仅将政策支持转化为实打实的资金流,助力企业不断在工艺优化与市场布局上深耕发力,也依托展会搭建、渠道拓展、创业扶持等多元举措,为台企深耕节日市场、两岸同胞共享团圆注入综合动能,在热气腾腾的节日氛围中,铺就两岸融合发展的宽广道路。
骰子落碗叮当作响,闽南乡音萦绕耳畔。9月30日至10月8日,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大嶝小镇”)热闹开启“金秋好市消费节”,让这座承载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使命的“小镇”,成为双节期间最具烟火气的“两岸融合客厅”。
作为厦门对台小额商品交易的核心平台,“大嶝小镇”目前入驻两岸中小微企业137家,涵盖粮油食品、工艺品类、电子产品等七大类商品。
近年来,地方政府不仅推动简化对台商品通关流程、设立台湾青年就业创业补贴,还引入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两岸斗茶基地等新业态;税务部门则作为服务链条的重要一环,通过“引导式申报”推动“小规模纳税人季销售额3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半征收”等政策精准落地,同时联合多部门组建“创业税伴”服务团队,为台企、台青创业者提供政策辅导,并布设自助办税终端,实现涉税业务就近办理。如今,这里已成为集销售、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地标,成为两岸商品互通、文化互鉴的重要窗口。
“税务人员专门来教我们开票流程,大嶝小镇工作人员还帮我们布置了消费节的展位,让我们用更好的状态迎接‘消费节’!”厦门市翔安区大嶝鼎长工艺品商行经营者许瑞兰扎根小镇十余年,一直从事两岸商品零售,她表示,从通关便利到政策讲解,从客流引导到活动策划,多方面的支持让商户能更专注于经营,“现在市集里两岸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拿着消费券买买买,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这就是两岸一家亲、多方共助力的好景象。”
厦门的“双节”经济图景里,始终跃动着两岸融合的鲜活脉搏,而这份活力的背后,是政策、服务、市场、文化等多要素的协同发力。这个金秋,两岸同胞共享团圆之乐、共赴发展之约,一幅以节日为媒、以多元赋能为支撑的两岸融合新画卷,正在厦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10月15日,2025年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福州开幕。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原第一副主席马培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出席并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出席。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详细】
厦门的路,既舒且美。图为演武大桥。厦门的路,贯通城市,畅达乡村。图为翁角路。溪东大桥是全省首座、厦门唯一采用上下层结构的跨海大桥。厦门公路不断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图为文屏路。国道228线厦门段全线均已建成通车...【详细】
供需双轮驱动服务消费增长潜力持续释放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国内出游达到8.88亿人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超过3亿人次,“流动的中国”不仅展现出勃勃生机,而且激发了旅游、餐饮等服务消费的蓬勃动能。国庆中秋假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