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全面推进“乡村著名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与地名文化焕新
- 2025年07月14日来源:中国厦门网
提要:“乡村著名行动”以地名信息采集上图为切入点,全面推动乡村地名命名管理、标志设置、文化保护、信息服务和产业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针对过去存在的“有地无名”“多地重名”等问题,2024年初民政部上线“‘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平台”小程序,通过部门联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乡村地名“应采尽采、规范使用、动态更新”。
自2023年民政部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以来,福建省积极落实相关工作,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累计命名、更名地名4900余个,采集并上图乡村地名信息近14万条,设置各类地名标志牌和楼门牌超20万面,乡村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乡村著名行动”以地名信息采集上图为切入点,全面推动乡村地名命名管理、标志设置、文化保护、信息服务和产业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针对过去存在的“有地无名”“多地重名”等问题,2024年初民政部上线“‘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平台”小程序,通过部门联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乡村地名“应采尽采、规范使用、动态更新”。
一方面,各级民政部门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和互联网地图资源,对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交通水利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旅游及农业产业设施等进行全面梳理和命名;另一方面,鼓励村民自主上传村级物流站点、农家乐、采摘园等地点信息,进一步丰富乡村地名数据库。
为保障行动顺利推进,2024至2025年,福建省民政厅联合省财政厅安排专项资金1400万元,支持武夷山市等28个县(市、区)打造示范样板,重点加强乡村地名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评定与再利用。在地名命名和更名过程中,注重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充分融入本地历史、民俗、自然资源等元素,赋予地名新的文化内涵。
各地还围绕地名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编撰地名图录典志、拍摄地名故事短视频,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组织地名文化宣讲、展览展演等,不断扩大乡村地名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将地名文化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推动永泰芙蓉李、永泰青梅、大金湖有机鱼、连城白鸭、天宝香蕉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有效带动乡村旅游和农副产品销售。
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各地充分发挥“互联网+地名服务”优势,推动地名服务与农村电商、智慧农业、寄递物流、在线旅游等深度融合,畅通城乡资源双向流动。例如,长汀县建设“长汀地名数字平台”,通过各村地名二维码实现衣食住行导航导购、村史宣传等功能,打造“一码通村”的便捷服务模式。
此外,福建以“有福的地方是我家”为主题,持续打造“福地有福”地名文化品牌,自2024年初以来已组织开展地名文化宣传、品牌推介及乡村振兴赋能活动500余场,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公众对地名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乡村著名行动”,福建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也为地名文化注入新活力,走出了一条以地名促文化、以文化带产业、以产业助振兴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