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来,厦门围绕“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目标,用心用情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昨日,“厦门这五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举行,市政府副市长季翔峰介绍“十四五”时期厦门民生保障的成就情况。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关键词 1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投入400亿元建设“中小幼”项目
这五年,厦门扎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同步深化,奋力建设教育强市。
为有效应对学龄人口快速增长,共投入400亿元完成379个“中小幼”建设项目,对154所老旧学校实施“百校焕新”工程,新增32.9万个学位,比“十三五”增加89%。“十五五”计划建成“中小幼”项目80个,新增学位10万个。
率先全省实施“入学一件事”改革,14.5万名学生报名“一趟不用跑”,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7%,外来随迁子女实现全保障,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大幅提升。
深入实施名校跨岛、名师出岛战略,一中、双十、外国语等16所优质校均在岛外建立新校区;开展总校制改革,将名校“火车头”变成“动车组”,城乡学校100%建立帮扶机制。
关键词 2
全力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 大病不出市 小病在基层
这五年,厦门推进医疗健康服务与公共卫生协同发展,健康厦门再上新台阶。
构建“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5家公立三级医院”的高水平医疗矩阵,肿瘤、心血管、儿科、康复、精神等专科服务全域覆盖,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3.62岁,高出全国平均4.62岁。
新改扩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2020年1.62人增加至4.42人,超过国家、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目标。建立家庭病床超8000张,数量居全省首位。进一步丰富分级诊疗病种,建强16个专病中心,三级医院精准帮扶,将门诊设在基层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每周安排8名以上专家坐诊,全面落实“小病在基层”。
率先建立跨部门多点监测预警体系,公共健康治理能力获评全国前三。率先将免费接种HPV疫苗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免费开展“两癌”筛查超29万例,经验全国推广。建成28个体卫融合试点单位,为超过15万人提供个性运动处方。
率先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首创新生儿参保报销“秒批”服务,办理时间从60天缩短至1分钟,率先实现生育津贴“待遇找人”。成功入选全国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全域覆盖,数量全省最多、密度全国第二。获批国家普惠托育服务示范试点,建设托位2.5万多个,普惠率超六成,建成102个爱邻护幼托育服务点。
关键词 3
全力打造国际体育名城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超50%
这五年,厦门扎实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形成体育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构建15分钟“健身圈”,把场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新增体育场地面积756.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18平方米提高到3.43平方米,增长超50%,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同类城市前三。盘活街头巷尾边角地、公园绿地,建成717处近邻运动场、1331公里健身步道,184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
新建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引进世界田联钻石联赛、苏迪曼杯羽毛球赛、足球世界杯预选赛等多项国际A类赛事,厦门人在家门口就能体验顶级赛事的激情与精彩。全市每年举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超40场,赛事综合效益超80亿元。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超1万场,参与市民超100万人次。CBA全明星周末、乒超联赛等广受群众喜爱的赛事,场场爆满。在世界田联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球马拉松排名中,厦门马拉松获评全球第八、亚洲第三、国内第一。
关键词 4
全力织密社会保障网 城镇新增就业84万人
五年来,厦门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劳动保障更加完善。通过“免申即享”“直补快办”发放稳就业资金15.64亿元,惠及企业43.24万家次,城镇新增就业84万人;落实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22亿元,惠及青年人才7.89万人;实行大学生求职“一张床”免费住宿,惠及超1万名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从2020年的90.32%提高至95.26%。率先全国推动网约配送员劳动权益保障立法,为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推出“益鹭保”职业伤害专属险。
医疗保障更加全面。参保人数483.52万,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实施门诊全病种费用保障制度,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医保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2.65%和70.71%,单年度最高保障额度分别达到120万元和60万元。全省率先推出“惠厦保”,基本医保范围外费用赔付比例超70%。
养老服务更加便利。率先全国建立城乡社区全覆盖的助老员队伍,每400名老人配备1位助老员,困难老人月探访率100%,为近51万户籍老人统一投保意外险。建成3000多张家庭养老床位,创建“邻安康”长者守护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监测、远程预警和应急助援。
困难群众保障更加坚实。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低保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200元,累计增幅50%。孤儿基本生活养育、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多项社会救助标准位居全省第一。慈善事业投入超13亿元,帮扶群众77.4万人次,“一事一议”特议机制破解了300多个基层救助难题,为更多特殊困难家庭解决燃眉之急。
10月30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创新采用“1+4+N”的办展模式,打造1个文旅产业综合成果展,以及两岸文博IP授权...【详细】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厦门火炬高新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4.92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高于福建省7.3个百分点、高于厦门市5.7个百分点,居于厦门市首位;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632.4...【详细】
10月26日至27日,作为“青囊探闽”国际青年福建中医药文化研习营的核心篇章,来自美国、西班牙、斯洛伐克、新西兰等国的青年学子奔赴厦门,在鼓浪屿的悠扬琴韵与青礁慈济宫的醇厚药香交织中,为这场跨越山海的中医药文化探索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