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厦门网 » 要 闻 » 厦门 » 正文

硬核破壁 厦门“隐形冠军”的崛起之路——火炬高新区“新质生产力”的微观样本

2025-10-17 14:23:10 来源:央广网

在全球化浪潮与科技竞争交织的今天,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从未如此紧迫。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那些声名显赫的科技巨头时,在厦门火炬高新区,一批低调潜行的“隐形冠军”正以静默却坚定的力量,完成着一次次“硬核破壁”。

它们或许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熟知,但却在细分领域做到了极致,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它们的故事,核心正是“国产替代”——用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打破国际垄断的壁垒,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日,我们走进厦门火炬高新区,探访宇电温控科技、立洲精密科技、斯坦道科学仪器这三家佼佼者,从“技术攻坚-场景落地-生态赋能”三个维度,揭示它们从单项突破到系统创新的进阶路径,探寻“新质生产力”在高新区沃土上生发的澎湃动能。

技术攻坚:从“依赖进口”到“国产之光”

破壁之路,始于技术。这是一场关于信念、耐力与智慧的“长征”。

宇电温控科技:为工业“心脏”装上中国“调控器”

在半导体、锂电、光伏等高端制造领域,温控仪表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曾几何时,国内高端温控市场几乎是日本和欧洲品牌的天下,价格高昂,服务响应慢。

当精密仪器是制衡中国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面对这一局面,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粟放表示:“我们当时就意识到,必须攻克高精度、高可靠性温控器”。宇电选择了一条扎实的技术攻坚路径:从底层的算法开始自研,推动国产温控设备从“可用”迈向“好用”。

15

宇电科技从底层的算法开始自研,推动国产温控设备从“可用”迈向“好用”

温度控制算法的核心是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宇电研发团队在上千个日夜中,反复测试、迭代,独创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使仪表在复杂工业环境下也能实现快速、平稳的精确控制,最高测量精度达到0.05级,在全球也达到领先水平。更关键的是,宇电率先在半导体行业打破了进口温控器品牌垄断的局面,在半导体金属腔室测试中,部分指标甚至优于进口品牌。

如今,宇电的温控器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更返销至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成为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典范。它打破了国外品牌的技术神话,让“中国智造”的调控器,跳动在无数工业生产的“心脏”部位。

立洲精密科技:在“方寸之间”定义极致精度

如果说宇电温控攻克的是“软”的算法,那么立洲精密科技挑战的则是“硬”的极限——精密金属弹性元件和超弹性合金材料。从汽车乃至航空航天的关键部件,到医疗介入器械的核心材料,其精度往往以微米(千分之一毫米)计。

“我们做的很多产品,客户之前只能从欧、美、日几家巨头那里采购,不仅价格昂贵,交货期长,还存在随时‘断供’的风险。”厦门立洲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亮表示,这种“卡脖子”的痛,激发了立洲的斗志。

攻坚的关键在于材料、工艺与装备的深度融合。立洲投入巨资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供应链多方联合攻关,在超弹性合金的熔炼、拉拔、热处理等基础环节取得突破,实现了材料的自主可控。同时,他们自主研发或改造精密制造设备,掌握了微细丝材压延、精密弹性件成型、激光微加工等核心技术,在方寸之间雕刻出符合最严苛标准的工业艺术品。

16

立洲精密科技在方寸之间雕刻出符合最严苛标准的工业艺术品

一根细如发丝的医疗导丝,既要具备超弹性,能在人体血管内蜿蜒前行而不变形,又要有足够的推送力和扭矩传递能力,其技术壁垒极高。立洲成功研制的系列高端医疗导丝,性能比肩国际一流水平,成功实现进口替代,为降低国内医疗成本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斯坦道科学仪器:守护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前沿哨兵”

从江河湖海的水质监测,到百姓餐桌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扮演着“哨兵”的角色。过去,用于实验室精密分析的高端仪器设备长期被欧美公司垄断。

斯坦道的突破,在于将复杂的实验室分析过程,集成到小型化、智能化的仪器中,而且重点实现可船载走航自动连续运行能力。这需要融合分析化学、光学、机械工程、物联网、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技术。

17

斯坦道科学仪器守护环境与食品安全

以一款重要的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为例,董事长汤新华介绍说,公司研发团队攻克了微型流路设计、试剂精确投送,以及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等关键技术,使仪器能够在船载复杂条件下长期稳定工作,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云平台。如今,斯坦道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沿海科研院所和各地的生态监测站,构建起一张守护海洋环境的“天网”,实现了从“被动送样检测”到“主动实时预警”的跨越。

三家企业的故事表明,真正的“国产替代”绝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基于深刻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痛点后的原始创新。它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长期主义,以及对核心技术“死磕到底”的决心。

场景落地:从“实验室样品”到“市场爆品”

技术突破是第一步,能否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才是“隐形冠军”成败的关键。

宇电温控科技: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站稳脚跟”

半导体制造对温控的要求极为苛刻,炉温的丝毫波动都可能影响芯片的良率。宇电温控器最初进入这个领域时,首先要构建客户对国产温控设备的信任基础。

“半导体厂商要用大量的数据来验证你的可靠性。”粟放说,宇电的策略是“贴身服务”:与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深度合作,针对特定工艺场景定制开发,必要时还提供7x24小时的技术支持。经过长达数年的验证周期,宇电产品以卓越的稳定性和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成功打入国内多条重要的半导体产线,成为产业链自主化的重要一环。

立洲精密科技:从“航空级”到“民用级”的降维赋能

立洲在攻克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的弹性件成型与控制技术后,并没有将技术束之高阁,而是积极探索技术的“降维应用”。例如,将应用于航空航天传感器的精密弹簧技术,用于汽车动力系统等关键部件,提升了国产汽车的性能与可靠性;将高端医疗导丝的技术经验,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开发出更耐用、更精密的连接器组件。

这种“高打低”的策略,不仅拓展了市场空间,更让顶尖技术赋能于更广泛的制造业升级,形成了“以高精尖技术养技术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

斯坦道科学仪器:用“数据价值”创造新场景

斯坦道不仅卖仪器,更卖“解决方案”。他们在转化厦门大学马剑教授团队成果基础上,通过构建“云-边-端”一体化平台,将不同海域仪器积累的数据与现象背后的因果链转化成智能服务,为客户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例如,为海洋环保部门提供流域近岸海域污染预警分析,为水产养殖企业提供水质异常和减排方案。

这种从“硬件”到“硬件+数据+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极大地拓展了斯坦道的价值边界,使其从设备供应商成长为环境与食品安全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开辟了全新的市场蓝海。

“国产替代”的成功,不仅靠技术领先,更靠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切入。它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工程化、产品化和服务能力,能够为客户创造超越产品本身的价值。

生态赋能:从“单项冠军”到“系统创新”

“隐形冠军”的崛起,非一己之力所能及。它们的身后,是厦门火炬高新区这片富含营养的“创新雨林”。

政策“精准滴灌”,破解“成长的烦恼”

高新区管委会深知,对于专注于技术攻坚的中小企业,传统的普惠式政策往往“不解渴”。他们推行“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当宇电需要扩建研发中心时,高新区在用地和审批上给予高效支持;当立洲面临高端研发人才引进难题时,高新区协助对接国家级专家资源,并提供人才公寓等配套;当斯坦道需要大规模现场测试场景时,高新区积极协调,为其产品在市政环保项目中提供应用示范机会。

构建产业共同体,促成“邻里效应”

高新区有意识地围绕半导体、新能源等主导产业,进行“补链、强链、延链”招商。这使得宇电的温控器可能供给园区内的半导体设备商,立洲的精密部件可能服务园区内的新能源企业。这种地理临近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协同,形成了强大的“邻里效应”,加速了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

金融活水,滋养创新“种子期”

从初创到成长,科技企业最需要的是耐心资本。高新区通过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产业子基金,重点投向区内具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为宇电、立洲、斯坦道等在关键成长期注入了宝贵的金融活水,帮助它们跨越“死亡之谷”。

单项技术的突破可以成就一个企业,而系统性的创新生态则能培育一个产业集群。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打造适宜的土壤、阳光和雨露,让“隐形冠军”的种子能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并最终形成一片茂密的“新质生产力”森林。

新质生产力的“厦门智慧”

宇电、立洲、斯坦道,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众多“隐形冠军”的缩影。它们的崛起之路,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以破解“卡脖子”难题为导向,以持之以恒的技术攻坚为根本,以开放多元的应用场景为牵引,在优良的产业生态中实现价值倍增。

它们的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并非宏大而抽象的概念,它就蕴藏在一个个技术参数的提升、一件件国产精品的替代、一条条产业链的自主之中。它们提供的“厦门智慧”在于: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政府则扮演好“园丁”角色,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让最活跃的要素充分涌动。

展望未来,在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下,必将有更多“隐形冠军”从厦门火炬高新区这片热土上脱颖而出。它们或许依旧低调,但其硬核破壁的力量,正汇聚成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磅礴动能。

责任编辑:吴青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硬核破壁 厦门“隐形冠军”的崛起之路——火炬高新区“新质生产力”的微观样本

在全球化浪潮与科技竞争交织的今天,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从未如此紧迫。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那些声名显赫的科技巨头时,在厦门火炬高新区,一批低调潜行的“隐形冠军”正以静默却坚定的力量,完成着一次次“硬核破壁”。它们或许不...【详细】

央广网厦门2025/10/17

百年中山路上演时尚大秀!厦门国际时尚周16日开幕

百年中山路,再展新姿容。昨日傍晚,一场融合时尚发布秀和音乐演出的视听盛宴在中山路侨批文化广场精彩上演,正式拉开2025厦门国际时尚周帷幕。此次大秀由厦门国际时尚周携手中国时尚“五大刊”之一的《时尚芭莎》共同打造,将T...【详细】

厦门日报活动2025/10/17

厦门出入境办证大厅焕新升级 打造“低碳、智慧、便捷”国门新名片

历经3个月全面升级改造,10月16日,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镇海路办证大厅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标志着厦门出入境服务能级大幅提升,新大厅投入使用首日,成功服务群众近1000次。空间重构每层分工更明确此次改造以“低碳、智慧、...【详细】

央广网民生•消费2025/10/17